水生态修复的方法发表时间:2021-04-20 14:24 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,采取各种修复受损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,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,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,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,自我维持、自我演变的良性循环。它是一项理论复杂、影响因素众多、具体实施操作困难的工作,既要因地制宜、因水制宜、因土制宜,又要符合科学并讲究实效。水生态修复一般分为人工修复、自然修复两类。生态缺损较大的区域,以人工修复为主,并与自然修复相结合,以人工修复促进自然修复;现状生态较好的区域,以保护和自然修复为主,人工修复主要是为自然修复创造更良好环境,加快生态修复进程,促进稳定化过程。 水生态修复技术包括“控源减污、基础生境改善、生态修复和重建、优化群落结构”四项技术措施。水体生态修复不仅包括开发、设计、建立和维持新的生态系统,还包括生态恢复、生态更新、生态控制等内容,同时充分利用水调度手段,使人与环境、生物与环境、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达到持续的协调统一。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生态修复方法。1. 两岸造树木2.河堤两岸、坡面种植草坪3.河堤墙上攀绿藤4.水流多样化。新型河道治理理念要求在基本满足行洪需要的基础上,宜宽则宽,宜弯则弯,宜深则深,宜浅则浅,形成多种河道形态,实现水流的多样性。有两个功能:一是水流种类繁多,能够满足不同阶段不同生物对水流的需求;二是河道形式多样,水流的多样性本身就是水系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5.建造水中湿地6.水面养萍草。7.在水中种植植物8.水中养鱼虾9、水底攀爬螺蚌。贝壳动物如螺蚌和大量的底栖生物,在水底形成了另一个世界,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水底清道夫,他们的作用不可小看,对于降低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。10、通气释放细菌。水体中存在人的眼睛看不到的细菌、真菌、放线菌。水环境中原生动物等生物种群生存和繁衍,不断地把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和水,它们需要足够的氧气,因此,应尽可能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进行曝氧,通过增加水体中氧气的方式促使有氧细菌的生长繁殖,从而达到强化和加速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。生态修复和重建应注意以下几点:①种植水生植物要选择适合的种类和品种并合理搭配;②生态修复要选择适当的时机;③生态修复要创造适宜的生物生长环境;④合理养殖水生动物;⑤提倡乡土品种,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的侵害;⑥优化群落结构。
|